本次展覽參展藝術家為黃博志(台灣)、澎葉生(法國)與蔡宛璇(台灣)。
展覽作品皆為藝術家在台灣這座美麗島嶼上的不同區域與地形環境,進行長時
間觀察與實踐的創作計畫。每件作品皆為台中地區首次展出。其中包含裝置、
錄像、文件與記錄影像。並與植深館展覽空間進行對話。
當藝術家運用環境、生態作為創作語彙時,取捨和對話是必要的過程。在此展中,
我們將以台灣地形區域為引,將在地文化、個人故事透過藝術的角度傳唱出去。
【關於藝術家】
藝術家 │黃博志
©圖片由藝術家提供
在黃博志多元化的藝術實踐中,他著重探討的是有關生產、農業、制造業、消費等議題,
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政治經濟層面上的批判。他作品中的視野以廣泛而宏觀的貿易、交易為
背景,剖析復雜的產業結構,並沿著它不斷地向下深入,最終著眼於一個個參與這一結構
的平凡個體。在他的計畫中,黃博志扮演著不同的角色,他以家族身份考察並撰寫母親的
故里和家族成員的故事,他以生產者的身份在田地裡種植檸檬樹,他以組織和執行者的身份
起草、規劃著計畫的遠景,同時,他以藝術家的身份調用著藝術世界的體系和資源。
這些計畫在成為我們的觀看對像之餘,也正在發揮著它們自身的持續性和潛在的切實社會意義。
藝術家 │澎葉生
©圖片由藝術家提供
聲音藝術工作者,創作和研究約始於具象音樂。從音樂開始並延展極廣:即興演出、電子原音音樂編曲,
以及人類音樂學。1998年開始田野錄音工作,在大自然、都會和工業環境中進行錄音,成為他聲音紀錄片
及編曲的素材,或與其它聲音媒介對話,時而與影像創作結合。作品發表形式如:即興演出、聆聽活動、
出版或聲響裝置。其創作主軸為對於聽覺經驗的實驗和探索,並十分著迷於民族學與自然科學。
常與聲音藝術家、舞蹈(2007年開始與台灣HORSE 驫舞劇場合作)及視覺藝術家合作。
近幾年來持續在台灣各地進行田野錄音與發表,未來幾年計劃透過藝術活動、聲音紀錄及教學行動持續在這個島嶼中探索。
藝術家 │蔡宛璇
©圖片由藝術家提供
藝術家蔡宛璇與澎葉生 (Yannick Dauby)自2004年起合作〈拾景人〉系列創作計劃,
透過駐村、展覽、出版、錄像或小型演出等形式發表創作,也完成了數個駐地影音作品。
2008年兩人在台共同成立Atelier Hui-Kan 回看工作室,主要聚焦在聲音藝術推廣與教學、聲音作品出版、社群藝術等項目的策劃與實踐。
蔡宛璇的創作媒介從裝置、圖像、錄像和詩文著手,近幾年並開展合作和對話性質的創作空間,
如:社群與藝術的交會、與其它藝術人文領域的創作者或團體合作,並藉此探問藝術家在當中
所扮演的角色。著有個人詩文詩集《潮汐》(2006)、《陌生的持有》(2013),第三本詩集(2017)籌備中。
展覽地點:陸府植深館(台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789號) 展覽期間:2017/07/29~2017/11/01(開放時間10:00~18:00) 預約電話:0800-524365 (服務時間11:00~20:00)
※歡迎學校/機關團體於展覽期間預約參觀導覽
|